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丁
Introductory Sociology (d) 
開課學期
104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吳嘉苓 
課號
Soc1010 
課程識別碼
305 101D0 
班次
04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生傳418室 
備註
生傳、法律系優先。兼通識A5*,必修系所不可充抵通識。。A5*: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。可充抵通識
總人數上限:10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1Soc1010_04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學思考本身是一股力量,一股反固定化的力量。它本身打破了一成不變的壓迫感,恢復了世界的彈性;它顯示世界面貌大可以和今天不同。
Zygmunt Bauman,Thinking Sociologically 2002: 19

台灣的「奇蹟背後」,為什麼有些人得以致富,有些人卻因而致病?為什麼同樣是生病,有些病得到同情與照護,有些病受到排擠與歧視?為什麼一個以機會均等而著稱的國家,會變成1%所有、1%所治 1%所享?為什麼網球明星多是白人、NBA球員又多是黑人?為什麼男性從事護理工作、女性擔任汽車修護黑手,都會有些壓力?為什麼越是自我選擇投入的戀愛,分手越加痛苦?社會學引領我們瞭解這些不同層面的社會生活;社會學對於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,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連,提出了探索的方法。社會學也強調實踐;如同引文所述,社會學思考提供我們改造世界的角度、靈感與方法。
 

課程目標
在這門社會學的導論課中,我們將以「文化、規範與社會控制」、「社會結構與不平等」、「社會體制及其改造」三大單元,介紹社會學的思考方式以及重要概念。這門課特別著重從學生的個人經驗出發,讓學生藉由社會學的觀點以瞭解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,並習得觀察與瞭解社會的方法。這門課也強調「台灣味」,期能藉由閱讀與討論台灣本土的社會現象,來學習社會學並解讀台灣的社會萬象。
 
課程要求
(1) 課堂三分鐘小考10%:14次的演講課,會有進行三分鐘小考,最後選10次的成績登錄。
(2) 討論課的表現與出席30%:討論課的投入程度、團隊合作、以及運用社會學的能力等等綜合能力表現。本學期共有十次的討論課,請假事宜請跟助教辦理。
(3)(3)個人作業60%:共四次小作業,每次15%。作業如有抄襲以零分計算。每次作業請於上課前一天的中午以前,上傳到ceiba網站上。遲交一天扣分數10%,兩天20%,以此類推。上課當天請攜帶作業的紙本,以便討論課討論。字數請控制在1500-2000字內,評分時將以資料的豐富性以及對社會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作為依據。非常建議搭配課堂演講的內容,以及指定閱讀教材來進行個人作業的寫作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二 14:00~16:00 
指定閱讀
在課程教材方面,這門課將倚重《見樹又見林: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、實踐與允諾》(Forest and the Trees: Sociology as Life, Practice and Practice,Allan Johnson著,成令方、林鶴玲、吳嘉苓譯,2001年群學出版)以及其他選讀文章,來介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。請到唐山書局購買(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地下室一樓,電話:02-2363-3072)。每週閱讀則將放到ceiba網站,或是以講義發放。附上的每週閱讀清單,還會隨時調整。
本堂課獲得台大校方提升教學品質計畫的補助,配置四名碩士班助教,因此本課程也將設計討論課程,由助教密切帶領同學進行課程討論。因此本堂課的上課方式,很重視同學們積極地參與,主動進行思辨與與討論,並逐漸進入進行社會學研究的學習。
 
參考書目
以下是每週課程主題:
W1(9/16)課程介紹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我愛高跟鞋」(2010年,賀照緹導演,57分鐘,公視出版)

W2(9/23)社會學的想像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一章,「森林、樹群、還有那件事」。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請問貴姓」(馬躍•比吼導演,2001)
討論課活動:公布分組名單,分享「文化與我的名字」

主題一:文化、規範與社會控制
W3(9/30)文化、差異與霸權 I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二章,「文化—符號、觀念和生活種種」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「解決社會問題:跳脫個人主義式的模式」

W4(10/7) 文化、差異與霸權 II
古川誠,[2006]2008,「社會的病理」,頁143-159《基礎社會學》(片桐新自、永井良和、山
本雄二編,蘇碩斌、鄭陸霖譯)。台北:群學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、分享作業I「我的少數者(非主流)意見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業一:你的少數者(非主流)意見
你會持續關注或介入爭論的議題是什麼?你發現你有哪些意見和看法屬於非主流、少數人才有的看
法?為什麼你對這些議題會產生關注與介入?這和你的價值觀有什麼關連性?

「我們的人生被一堆爭論所包圍。這些爭論出現在我們的談話中、所看的電視節目中、所見到的廣
告中及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中。甚至景色與建築這些東西也含有爭論,因為它們反映某個人優先考慮
的事、理想和分析。通常我們容許百分之99.99的爭論從身邊經過。我們不同意這些論點或與這些
論點不一致,但被動地容許它們形成我們生活的架構。」
How to Argue, by Bonnett, Alastair/ Holland, Rachel

這個作業與改變上述的這種被動有關,也與嘗試更加注意圍繞在我們周遭的爭論有關。希望你透過
以下的演練,系統性地瞭解自己對哪些爭論感興趣,自己的立場是什麼,以及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
立場,特別是那些非主流的看法(比如維持死刑是主流意見或目前的法律,你可能主張廢死刑)。

演練與準備:
你需要一本記事本,在未來兩個禮拜內,記下在以下三種情境,所產生的爭論。請記錄你的意見屬
於非主流看法的那些爭論,並寫下你的看法,以及你的理由:

1. 情境一:你有參與的爭論(例如,在談話、正式討論中)
2. 情境二:引起你注意的爭論,但是你並沒有參與討論(例如,你無意中聽到、讀到、看到的爭
論)
3. 情境三:引起你注意的爭論,並且是以非書面形式來表達的爭論,例如,在物件的設計、人
們的身體語言、制度的規劃、活動的儀式與行為等等,往往都傳達出某種爭論與立場。這些方式,
並不是透過文字「向你訴說」,卻同樣是傳達概念與意見的重要方式。
書面作業:
透過上述的自我觀察,請你討論一個你的少數者(非主流)意見。
(1) 請呈現這個意見的實質內容。
(2) 請討論,過去兩個禮拜,在哪些情境,出現了這些引起你注意的情境。你需要呈現至少
一個情境來討論。
(3) 你為什麼會對這個非主流意見持續關注與介入?這可能和你的哪些價值觀一致?

作業字數請控制在1500-2000字內,10月6日上課前一天中午前上傳ceiba網站,7日上課時繳交,
並將進行分組的作業分享。

W5 (10/14)文化變遷:以家庭與性別為例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五章,「我們、它和社會互動」
Ahrons, Constance. [1994]1999. 「如何看待離婚?」,《良性離婚》。台北:小魯。

主題二:社會結構與不平等
W6(10/21)階級與生活機會 I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三章,「社會生活的結構」
社會現場:觀看短片「窮富翁大作戰II—田北辰」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短片,討論小組勞動調查I

W7(10/28)階級與生活機會 II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2014,「第五章:階級與階層」(蘇國賢)。
王宏仁,2013.10,「階級凝視下的魯蛇人生」,見「巷仔口社會學」
(http://twstreetcorner.org/)
Stiglitz, Joseph. 2013,「1%所有、1%所治 1%所享」,《不公平的代價》(羅耀宗譯)。
台北:天下。
討論課活動:小組勞動調查II

W8(11/4)階級與生活機會 III
黃崇憲,2010,「從開港到加入WTO: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結構轉型」,於《帝國邊緣:
台灣現代性考察》(黃金麟等編)。台北:群學。

作業II:以兩人一組,調查某個工作的勞動狀況,並寫成1500-2000字的報告。詳細內容,上課另
外發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小組勞動調查


W9 (11/11) 期中考週
*準備作業III「經濟不平等的社會後果」

W10(11/18)解釋不平等的機制
Stiglitz, Joseph. 「2012」2013,「失靈的市場 失能的政府」,《不公平的代價》(羅耀宗
譯)。
台北:天下。
Albert, Michel. 1995. 「另一種資本主義」,《兩種資本主義之戰》(莊武英)。台北:聯經。

主題三:社會體制及其改造
W11(11/25)經濟體制及其改造
Schumacher, E. F. [1973]2004. 「人性化的科技」,《小即是美》(李華夏譯)。台北:立緒。
(閱讀
第十章)
McKibben, Bill. 2008. 「在成長之後」,《幸福的在地經濟》(林麗冠譯)。 台北:木馬
作業III:經濟不平等的社會後果
請聽以下的TED演講: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richard_wilkinson.html
請寫下、討論至少兩項你以前不知道的事實與觀點:
作業於11月24日中午前上傳ceiba網站,紙本上課時繳交,並將進行分組的作業分享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「經濟不平等的社會後果」

W12(12/2)權力與政治體系及其改造
范雲,2008,「從民間社會邁向公民社會」於《跨戒: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》(王宏仁、李廣
均、龔宜君編)。台北:群學。

W13(12/9)環境與風險社會
吳嘉苓,2014,「科技、風險與社會」,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(王振寰、瞿海源主編)。台
北:巨流。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奇蹟背後」(2002年,蔡崇隆、陸凱聲導演,公視出版)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「奇蹟背後」

W14 (12/16) 情慾與親密關係
楊靜利,2014,「同居、婚姻與生育:人口學觀點的多元成家」,見「巷仔口社會學」
(http://twstreetcorner.org/)
周華山,2001,「非獨佔式情慾論述」,於《無父無夫的國度?》。香港同志研究社。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玫瑰的戰爭」(2002年,陳俊志導演,美麗少年工作室、婦女新知基金
會出版)

W15 (12/23)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
何明修,2014,「社會運動」,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(王振寰、瞿海源編)。台北:巨流。
討論課活動:我的社會運動參與&真實烏托邦

W16(12/30)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
見樹又見林,第六章「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」。
Wright, Erik Olin. 2011. “Real Utopia” Contexts 10(2) :36-42.作業IV:社會學的想像與解惑
請找出兩項讓妳一直覺得很困惑的現象,陳述現象並說明困惑之處,然後以你在本學期中學習到的
兩個概念或觀點提出解釋。
作業12月29日中午上傳ceiba網站,12月30日上課時繳交,並將進行分組的作業分享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作業IV「社會學的想像與解惑」

W17 (1/6) 期末總檢討
社會現場:觀看、討論紀錄片「祝之島」(纐纈(ゾスヅイ)やビ 導演,2011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2週
9/23  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一章,「森林、樹群、還有那件事」。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請問貴姓」(馬躍•比吼導演,2001)
討論課活動:公布分組名單,分享「文化與我的名字」
 
第3週
9/30  文化、差異與霸權 I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二章,「文化—符號、觀念和生活種種」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「解決社會問題:跳脫個人主義式的模式」
 
第4週
10/07  文化、差異與霸權 II
古川誠,[2006]2008,「社會的病理」,頁143-159《基礎社會學》(片桐新自、永井良和、山
本雄二編,蘇碩斌、鄭陸霖譯)。台北:群學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、分享作業I「我的少數者(非主流)意見」
 
第5週
10/14  文化變遷:以家庭與性別為例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五章,「我們、它和社會互動」
Ahrons, Constance. [1994]1999. 「如何看待離婚?」,《良性離婚》。台北:小魯
 
第6週
10/21  階級與生活機會 I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三章,「社會生活的結構」
社會現場:觀看短片「窮富翁大作戰II—田北辰」。
 
第7週
10/28  階級與生活機會II
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2014,「第五章:階級與階層」(蘇國賢)。
王宏仁,2013.10,「階級凝視下的魯蛇人生」,見「巷仔口社會學」(http://twstreetcorner.org/)
Stiglitz, Joseph. 2013,「1%所有、1%所治 1%所享」,《不公平的代價》(羅耀宗譯)。台北:天下。
 
第8週
11/04  繳交作業二 
第10週
11/18  解釋不平等的機制
Stiglitz, Joseph. 「2012」2013,「失靈的市場 失能的政府」,《不公平的代價》(羅耀宗譯)。
台北:天下。
Albert, Michel. 1995. 「另一種資本主義」,《兩種資本主義之戰》(莊武英)。台北:聯經。  
第11週
11/25  W11(11/25)經濟體制及其改造
Schumacher, E. F. [1973]2004. 「人性化的科技」,《小即是美》(李華夏譯)。台北:立緒。(閱讀
第十章)
McKibben, Bill. 2008. 「在成長之後」,《幸福的在地經濟》(林麗冠譯)。 台北:木馬
作業III:經濟不平等的社會後果
請聽以下的TED演講: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richard_wilkinson.html
請寫下、討論至少兩項你以前不知道的事實與觀點:
作業於11月24日中午前上傳ceiba網站,紙本上課時繳交,並將進行分組的作業分享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「經濟不平等的社會後果」  
第12週
12/02  W12(12/2)權力與政治體系及其改造
范雲,2008,「從民間社會邁向公民社會」於《跨戒: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》(王宏仁、李廣
均、龔宜君編)。台北:群學。
 
第13週
12/09  W13(12/9)環境與風險社會
吳嘉苓,2014,「科技、風險與社會」,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(王振寰、瞿海源主編)。台北:巨流。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奇蹟背後」(2002年,蔡崇隆、陸凱聲導演,公視出版)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「奇蹟背後」  
第14週
12/16  W14(12/16)情慾與親密關係
楊靜利,2014,「同居、婚姻與生育:人口學觀點的多元成家」,見「巷仔口社會學」(http://twstreetcorner.org/)
周華山,2001,「非獨佔式情慾論述」,於《無父無夫的國度?》。香港同志研究社。
 
第15週
12/23  W15 (12/23)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
何明修,2014,「社會運動」,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(王振寰、瞿海源編)。台北:巨流。
 
第16週
12/30  W16(12/30)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
見樹又見林,第六章「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」。
Wright, Erik Olin. 2011. “Real Utopia” Contexts 10(2) :36-42.
作業IV:社會學的想像與解惑
請找出兩項讓妳一直覺得很困惑的現象,陳述現象並說明困惑之處,然後以你在本學期中學習到的兩個概念或觀點提出解釋。
作業12月29日中午上傳ceiba網站,12月30日上課時繳交,並將進行分組的作業分享。
 
第17週
1/06  社會學的路